别再瞎焦虑了!我靠这三个法子,白天搬砖晚上写文还不心累
更新时间:2025-10-27 07:00 浏览量:7
凌晨两点,盯着电脑屏幕上没写完的推文,手机弹出同事朋友圈的团建照,
明明跟我没关系,却突然想起白天开会时他那句“有些人效率挺迷的”,瞬间睡意全无。
打工人+写作博主的双重身份,让我比谁都懂这种内耗有多要命。
直到翻烂了王阳明的书,才发现老祖宗早把解药藏在了三句话里。
说实话,不是什么玄乎的大道理,全是能直接上手的硬操作。
王阳明说“心外无物”,我这种理工男翻译过来就是:外界的干扰,本质是你给了它权限。
上个月部门聚餐,领导随口说“飞鱼最近文章好像没以前有锐度”,我回去纠结了三天,连代码都写得磕磕绊绊。
后来逼自己做了个“干扰清单”:
把别人的评价分三类,能改的(比如标题不够抓眼)、改不了的(比如有人就是不喜欢我的风格)、压根无关的(比如领导可能只是随口一说)。
结果很明显:能改的列成待办,其他的直接拖进回收站。
上周写文效率提了40%,连同事都说我“最近气场不一样了”。
其实哪有什么气场,不过是学会了对废话按下静音键。
“知行合一”这四个字,以前我总觉得是鸡汤,直到被写作焦虑逼到绝境才明白:想一万次不如敲下一个字。
有段时间卡文,总想着“要写就写篇10万+”,结果对着空白文档坐了三晚。
后来改用“理工男思维”:
把“写一篇爆款”拆解成“写3个标题”“列5个论点”“找2个案例”,每个小任务控制在20分钟内。
你猜怎么着?第一天只写完标题就停了,第二天居然忍不住想把论点补上。
现在不管多忙,每天雷打不动写300字,反而比以前熬夜赶稿更出活。
真的,焦虑这东西就像纸老虎,你动一下,它就怂了。
“致良知”听着高深,我发现其实就是:在纠结的时候,问问自己“这事如果只对自己负责,会怎么选”。
前阵子有个广告合作,钱给得不少,但产品我确实没试过。
甲方说“稍微夸一下就行”,我盯着合同看了一晚上,想起刚开始写文时告诉自己“绝不写违心话”。
第二天直接拒了,虽然损失了小几千,但那晚睡得特别踏实。
打工人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别人的期待当指南针。
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个陀螺仪,平时可能晃悠,但关键时候问问自己“这真的是我想做的吗”,答案往往比任何攻略都靠谱。
现在每天下班,我会花5分钟做“王阳明复盘”:
今天被什么破事耗了精力?哪些想法只停在了嘴上?做决定时有没有糊弄自己?
说实话,这三招没什么高大上的,但对我这种白天要应付KPI、晚上要跟文字死磕的人来说,管用得要命。
内耗这东西,从来不是靠想通的,而是靠一点点练出来的硬功夫。
明天早上闹钟响的时候,不妨试试:
先关掉别人的评价,做一件最小的事,再问问自己内心的答案。
你会发现,原来不心累的日子,其实没那么难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