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,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。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演出资讯  > 综艺戏曲

重复里的光芒: 那些被“笨功夫”喂大的天赋

更新时间:2025-10-18 04:08  浏览量:2

小区门口的修鞋摊,老张守了三十年。无论刮风下雨,他总坐在小马扎上,手里的锥子、线团、胶水摆得整整齐齐。有人说他"没出息,一辈子就钉个鞋",他只是笑笑,手里的活计不停——穿针时眯起眼,引线时手腕微转,补好的鞋边,针脚密得像机器扎的。

去年冬天,有个年轻人拿着双限量版球鞋来修,鞋边开了道小口,跑了好几家店都没人敢接。老张接过鞋,摸了摸材质,从抽屉里翻出特制的胶水,又取来比头发丝还细的线,一针一线缝了两个小时。年轻人取鞋时,对着光看了半天,愣是没找到修补的痕迹,后来逢人就说:"张师傅这手艺,比机器还神。"

这让我想起人民日报里的那句话:"没有天赋,那就一直重复;持续努力,也是一种天赋。"老张哪有什么修鞋的天赋?不过是把简单的动作重复了上万次——穿针重复了三十年,引线重复了三十年,打磨重复了三十年,重复到手指形成了肌肉记忆,重复到锥子像长在手里,重复到别人眼里的"笨功夫",成了他独有的"硬本事"。

同事小林刚入职时,是部门里最"不起眼"的一个。做报表总出错,写方案抓不住重点,开会时连话都说不利索。领导没少敲打她:"你这悟性,怕是不太适合做策划。"

小林没辩解,只是把别人午休的时间用来练报表,别人下班追剧时,她把优秀方案打印出来,逐字逐句拆解结构,连标点符号都标上笔记。有次加班到深夜,我看到她在办公室里对着镜子练汇报,一句话说错了,就倒回去重说,直到语气、表情都自然了才罢休。

三年后,她成了部门里的"方案王",不管多复杂的项目,经她手梳理后,总能条分缕析、亮点突出。有人请教秘诀,她从抽屉里翻出一沓厚厚的笔记本,里面记满了修改过的方案草稿,最早的那本,字迹歪歪扭扭,每页都画着密密麻麻的红叉。

"哪有什么突然开窍?不过是把别人嫌麻烦的事,重复做了一遍又一遍。"小林说,她曾对着一个方案的开头改了27遍,直到第28遍,才突然明白"怎么说才能让人愿意听"。

原来重复不是简单的叠加,而是在每次重复里悄悄精进:第一次错的地方,第二次留心避开;第二次卡壳的环节,第三次提前琢磨;第三次没做好的细节,第四次花心思完善。就像种竹子,前四年在土里扎根,表面上看不到变化,第五年却能一飞冲天——那些默默重复的日子,都是在往下扎根。

老家有个种茶的爷爷,种了一辈子高山茶。每年清明前后,他都要带着家人上山采茶,凌晨四点就出发,踩着露水摘最嫩的芽尖,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掐,一天下来,手指被磨得通红。

有人劝他:"现在都用机器采茶了,又快又省力,你这老方法太费功夫。"爷爷摇摇头:"机器采的茶,芽叶碎了,炒出来的味道就变了。好茶是一片一片摘出来的,一步都省不得。"

他炒茶更是讲究,铁锅烧到什么温度下锅,翻炒时手腕用多大劲,什么时候退火,什么时候揉捻,每个步骤都像钟表齿轮一样精准。这些动作,他从十五岁开始学,如今七十多了,每天还在重复——不是机械地做,而是每次都在感受茶叶的变化,调整手上的力道。

去年,爷爷的茶在省里评了金奖,茶商来收购时,出的价格比别人高两倍。有人说他运气好,爷爷却指着茶园里的茶树说:"你看这茶树,一年要修剪三次,施肥四次,除虫五次,少一次,来年就长不出好芽。人做事也一样,少一次用心,结果就差一截。"

这让我想起"复利"的道理:每天进步1%,一年后就是原来的37倍;每天重复做好一件小事,十年后就会积累成别人赶不上的优势。持续努力的人,看似每天都在做同样的事,实则每天都在给未来的自己"计息",时间越久,收获的"利息"就越丰厚。

有个纪录片叫《寿司之神》,讲的是小野二郎做寿司的故事。他捏寿司捏了七十年,九十多岁还在店里站着,从米的煮法到鱼的切法,从醋的比例到海苔的烤法,每个细节都亲自把控。

有人问他:"做了这么多年,不觉得枯燥吗?"他说:"每次捏寿司,都觉得能比上一次更好一点。"这种对"更好一点"的追求,让重复有了意义,让努力有了方向。

生活中,我们总羡慕那些有"天赋"的人,却忘了:钢琴家的指尖功夫,是每天八小时练出来的;运动员的完美动作,是成千上万次重复打磨的;作家的笔下生花,是一篇篇稿子熬出来的。所谓天赋,不过是把"持续努力"变成了习惯,把"不断重复"做成了专长。

就像老张的修鞋摊,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,让他成了街坊眼里的"手艺人";就像小林的方案本,一次次修改的重复,让她成了同事信赖的"靠谱人";就像种茶的爷爷,一年年劳作的重复,让他种出了金奖好茶。

没有谁天生就带着"天赋"的标签,但每个人都可以选择成为"持续努力"的人。把简单的事做好,把重复的事做精,把平凡的日子过扎实——当努力成了刻在骨子里的习惯,你会发现,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,早已在不知不觉中,把你变成了别人眼中"有天赋"的模样。

场馆介绍
红剧场,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。“天创国际演艺”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,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,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,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。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... ... 更多介绍
场馆地图
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
乘6路、8路、34路、35路、36路、41路、60路、116路、705路、707路、743
红剧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