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癌八年,我妈的癌细胞“睡着”了,没秘方就靠这三招“笨功夫”
更新时间:2025-10-17 18:10 浏览量:2
她第一次做完化疗后回家,饭吃一半就喘得不行,脸色发白,整个人像掉了魂。本来以为她是抗药性强,后来才明白,是“心口那点堵”没解开。
那堵不是情绪,也不是病灶,是长期的“不得劲”。她总说:“不是疼,但也不是没事。”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,像是人被掏空了一部分,活着,但不完整。
我们家没啥偏方,也没靠过什么稀罕药。这八年,她靠的是三样“笨功夫”:规律的生活、慢慢调的饭、还有一点点不被打扰的自己时间。听着简单,做起来才难。
说到底,是她自己把身体“哄睡了”,癌细胞也就没那么嚣张了。我们谁都不敢说“治愈”这种话,但这八年,她没再进过急诊室,没再住过院,一直稳稳活着。
她最先调整的,是“饭点”。以前她早饭总拖到十点,午饭又不饿,晚饭倒吃得猛。刚开始改作息时,饭吃下肚,肚子反而胀。其实这是身体还没习惯被“规律对待”。
很多中老年人都有这个毛病,吃饭不是按点,而是看心情。但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能兜底,随便一顿吃晚了,血糖、血压、消化,都会跟着乱套。
癌症病人最怕的不是饿,而是“乱”。一会儿吃得太油腻,一会儿太清淡,一天三顿总有一顿像“应付”。这种饮食上的起伏,比营养缺乏还更折腾身体。
我妈后来定了个很土的规矩:饭点不能省,东西不求多,但必须热着吃。她说:“热饭是对自己的一点尊重。”这听着轻,可她真是从热气腾腾的饭菜里,找回了点活的劲儿。
第二个“笨功夫”,是她每天出门走一圈——哪怕走得慢,只要出了门。她说:“不动,身体就不认账。”有时候脚肿,有时候膝盖痛,她就拖着走,哪怕绕个小区一圈也不放弃。
很多人觉得化疗后就该躺着休息,其实不动才是最危险的。身体不用,就越来越“懒”,肌肉萎缩、血循环慢,免疫系统也跟着打盹。
她不是要锻炼出个马甲线,就是想让身体知道:“我还在用你。”尤其是腿脚这部分,一旦“冻住”,很多慢病就开始找上门了,比如血栓、糖尿病足、静脉曲张。
她那段时间走得慢,但天天坚持。每天回来都说一句:“今天没退步。”这句话后来成了我们家里的口头禅。不是说要前进,而是别后退。
第三个招,听着有点玄,其实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:每天有一段时间,不说话,不看手机,也不看电视。她坐在阳台上,发会儿呆,就那么坐着。
她说那是“让身体回一口气”。不为别的,就为了让脑子里那股子“绷劲儿”松一松。她说:“不是我累,是我心累。太久没让自己停下来。”
很多中老年人白天看似轻松,其实内心总在打转儿。担心孩子、担心老伴、担心账户里的钱够不够。身体虽然坐着,脑子却像没刹车似的转。
长期处于这种精神耗竭状态,哪怕吃得好、动得勤,也很难恢复元气。人是要有“空档期”的,哪怕五分钟,也要让自己从“活着”这个任务里抽身出来。
她现在每天都保留这个“静默时间”。不跟人交谈,不听广播,也不做家务。她说:“不是不想做,是让自己别一直在‘应付’生活。”
这三样事,她做了八年。没图什么神效,也没想过要“战胜”癌症。她就想着把这一天过好,把自己照顾好,剩下的交给时间。结果癌细胞真就“睡着”了。
她那年查出癌症时,我们都觉得天塌了。医生只说了“控制”,没提“治好”。可她从没问“还能活几年”,只说一句:“我能不能把明天过好一点?”
这句话后来我们反复想起,也多次提醒自己。很多时候,身体不是一下子坏掉的,而是被一点点“忽略”给拖垮了。她就是靠不忽略,把自己从“病人”变回了“人”。
我妈那种状态,不是完全没病,而是“病不闹人”。
她还是定期检查,有时候也有小结节、小炎症,但她说:“只要它不吵,我就不怕。”
这种“共存”的心态,反而让她活得更自在。她不再追求“完全健康”,而是接受“有点毛病也能过得好”。这在中老年人里,其实挺难得的。
很多人活得不舒服,不是因为病重,而是因为心里总想着“我要像以前那样”。可人到了这个年纪,身体自然有点变化,不接受反而更累。
她这几年也不是没反复过。有几次检查指标波动,她也会焦虑。
可她说:“焦虑归焦虑,饭还是要吃,觉还是要睡。”她不让情绪控制身体。
这点特别关键。身体有自己的节奏,不是靠一时的情绪能调动的。你焦虑,它不见得更快好,反而可能更乱。她就靠这点“钝感”,把自己稳住了。
我妈这套过法,说不上哪儿高明,但她挺下来,活好了,也活久了。她说:“我不怕病,我怕的是自己不坚持。”这句话我们后来都记住了。
她现在还在慢慢过日子,也没想过哪天能“彻底好”。她说:“不闹,就是福。”她把癌症当成一种“需要管理的邻居”,不打扰你,你也别招惹它。
这八年,说不上奇迹,也没有奇效药。就靠她自己一口一口吃饭,一步一步走路,一天一天安静地活着。没有捷径,也没有秘诀,都是慢出来的。
看她这样,我也慢慢改了很多事。以前我总是急,总想快点变好,现在明白了,身体的事,急不得。它走得慢,你催它,只会更乱。
很多中老年朋友,其实比病更怕“被病定义”。你一旦成了“病人”,很多生活就不敢过了。可我妈一直在提醒我:“我不是病,我是我自己。”
她的癌没消失,但也没扩散。医生说:“稳定就是好消息。”
她听了也没高兴得跳起来,只说了一句:“那我明天还照常吃早饭。”
这事听着平常,但我知道,她靠的是八年如一日的“笨功夫”。她的坚持不是为了谁,就是为了自己能舒服一点,多活一天算一天。
有时候真不是你做了多对的事,而是你一直没放弃对自己好一点。我妈就是这样,没赢什么,但也没输给病。她说:“我能一直活着,就挺值。”
如果你现在也有点小毛病,也别太急着找特效药。先看看自己的一日三餐、走路的脚步、脑子里有没有点空。简单的事,做对了,也许就能撑得住。
她的癌细胞可能只是“睡着了”,但她的生活是醒着的。这就够了。
参考文献:
1.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,《恶性肿瘤患者综合管理指南(2022年版)》
2.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,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年)》
3. 《中国老年健康状况监测报告(2020年)》,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