烟台自贸片区:制度创新锻造“出海硬实力”
更新时间:2025-10-15 09:33 浏览量:2
营商环境是企业的生存土壤,更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指标。近年来,烟台自贸片区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,直面企业痛点,以制度创新破局,在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三条赛道上同步发力,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一、市场化:从“服务升级”到“生态重构”
“在自贸区办企业迁移,许可证不用推倒重来,直接变更地址就能换新证!”某人力资源公司经办人姜先生的感慨,折射出制度创新的实际成效。面对企业跨区域经营需求激增的现状,烟台片区打破属地化审批桎梏,率先在人力资源、劳务派遣等领域与西咸新区、日照经开区建立互信互认机制,开创“申请迁移-企业承诺-档案同步-旧证换新”的全新路径。
经营许可“异地互认”仅是改革的一个切面。在工程建设领域,“四证齐发”“拿地即开工”等集成改革,将过去零散式窗口服务升级为客厅式集成服务;针对特种设备监管难题,通过搭建保税仓库、优化流程、分级监管等“链式创新”,实现了审批提速与风险防控的双赢。这些创新标志着片区改革已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。
二、法治化:从“政策优惠”到“制度保障”
“以前司法拍卖房产过户,要面对漫长周期和过桥资金压力,现在‘带封过户+法拍缴税登记’机制让难题迎刃而解。”某项目管理人的由衷感慨,印证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实质突破。
烟台片区深谙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之道,着力构建稳定、公平、透明的制度体系:国际仲裁院、自贸区法庭、法律服务中心等专业载体形成法律服务矩阵;在商事纠纷解决领域,聚焦“诉前、立案、审理、执行”关键环节创新,为涉外案件提供智慧诉讼服务。这种从“给优惠”到“建制度”的转变,真正为市场主体筑起了法治后盾。
三、国际化:从“出海机遇”到“出海实力”
当外贸企业扬帆出海之际,烟台片区率先构建跨境服务体系。以金鹏矿业印尼项目为例,依托“‘一带一路’税之家”税收服务新模式,帮助企业规避境外税款近2000万元。“现在我们更有底气参与国际竞争”,企业财务负责人的心声,正是制度创新赋能企业出海的生动注脚。
聚焦境外投资、外汇监管、通关便利、涉外法治、跨境税收五大领域,烟台片区通过跨部门协同创新,系统性破除企业“走出去”的制度障碍。这套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,不仅让企业收获了“出海实力”,更荣获全国营商环境“百佳案例”的肯定。
在制度创新的驱动下,烟台片区正将营商环境的“软实力”转化为国际竞争的“硬功夫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