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年慢功夫,爸爸糖如何用笨方法做成吐司之王
更新时间:2025-10-10 08:19 浏览量:2
十年慢功夫,爸爸糖如何用笨方法做成吐司之王
烘焙行业。潮起潮落。网红品牌如流星划过。开张。狂欢。然后寂静。有人统计过。这个行业曾经每天有成百上千家新店开业。也有几乎同样多的门店悄然关闭。但有一个品牌。像个固执的手艺人。默默做了十年。它是爸爸糖。
它不追流量。不想当网红。老板曹国亮说得直接:“我们不会玩流量。”在这个尖叫着求关注的时代。这听起来像个异类。但当你咬下他们一片刚出炉的吐司。或许就懂了。
一、 把一件事,做到“傻”
2015年。创始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。在日本、韩国、美国。吐司是主食。像我们的米饭馒头。天天吃。但在中国。吐司只是零食。或者凑合一顿的配菜。味道也平平无奇。他们就从这里入手。只做吐司。别的都不碰。
这条路。走得有点“笨”。
别人用冷冻面团。半成品现烤。追求效率。爸爸糖偏要在每一家门店内纯手工“现做现烤”。每条吐司要手工揉制20分钟。敲打300下。折叠60次。8道工序。4个小时才出一炉。一位资深烘焙师。一天最多只能出品60条。
为什么这么慢?新鲜。是他们唯一的执念。所有吐司产品 “只卖一天” 。这背后是巨大的损耗风险。但他们认了。
从原味开始。一点点加。加到一百八十多种。咸蛋黄流心的。抹茶红豆的。他们甚至启动“寻味中华”项目。去湖南湘潭找国家地理标志的湘莲。做出“好运莲莲”吐司。他们在寻找东方好食材。要做世界级的好吐司。
二、 暖心的故事,和更暖的早餐桌
品牌名字的由来。很温暖。创始人即将第一次当爸爸。“糖”则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。于是有了“爸爸糖”。他们想通过一份手工吐司。传达父亲对孩子的爱。
这个故事。落在了真实的消费场景里——家庭的早餐桌。
他们深知。一日三餐中。早餐是父亲参与度最高的场景。于是。他们大力打造“国民早餐计划”。举办“88早餐节”。他们把吐司做成大小不同的规格。一人食。或全家分享。都合适。一杯牛奶。几片爸爸糖吐司。构成了无数个清晨温暖的画面。
他们不只是卖面包。他们在经营一种陪伴。一种习惯。这或许就是为什么。他们的复购率如此之高。顾客愿意一次次回头。
三、 看不见的后盾:供应链的深功夫
光有前台的热闹不够。烘焙是场马拉松。比拼的是后端的耐力。
2023年。爸爸糖与益海嘉里签署战略合作。构建专属绿色供应链。定制高品质的鹤牌日式面包用小麦粉。他们从上游原料就开始把控品质。
他们甚至布局中央工厂。2024年。即使远在4500公里外的新疆伊犁门店。也能通过统配面团。标准化地呈现产品风味。这大大提升了门店的效率和一致性。
他们也在拓展新渠道。推出革命性的“爸爸糖21天软吐司系列”。入驻各大电商平台。第一个月就做到单平台100万+的销售额。线下也进入大型商超和企业集采。这。就是他们的第二增长曲线。
四、 活过十年,靠的不是奇迹
面对市场的剧烈洗牌。爸爸糖的选择是全面品牌升级。从“爸爸糖手工吐司”升级为“爸爸糖 吐司|面包”。产品线从单一吐司。拓展到现烤面包、中西点等全品类。门店选址也从all in商场。到勇敢拥抱社区店。
结果呢?升级后的门店。手工吐司销量占比下降到69%。新增产品占比约30%。华北区域老店月均营收增长超11%。老业主们纷纷开二店、三店。信心。比黄金还珍贵。
当潮水退去。才知道谁在裸泳。当烘焙市场的狂热回归理性。爸爸糖的“慢”和“笨”。反而成了最坚固的护城河。
它没有奇迹。不靠资本催熟。十年没上过热搜。它每天想的。就是把面包做扎实。把门店管明白。把供应链理顺。
人人都想当顶流的时代。爸爸糖偏用最笨的法子。成了最牢靠的那一个。这或许给所有创业者一个启示:商业的本质,最终是人心。 用真心做好产品。时间。会给你最好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