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才建功录丨万大成:用传统“笨功夫”磨穿岁月铁壁 守护白沙安宁
更新时间:2025-10-11 09:35 浏览量:2
夜色如墨,城郊废弃厂房外,一个身影已在冰冷的水泥地上蛰伏了七个小时。当目标出现,他如离弦之箭般冲出——这就是白沙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万大成的日常缩影。
“蛛丝觅真章,利剑破迷障。让证据撕开罪恶伪装,用热血捍卫法治尊严。”这是万大成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话,也是他从事刑侦工作的真实写照。
作为刑侦大队的核心力量,万大成的名字与多起重大案件紧密相连。他行走在时光的尘埃里,誓要为无声的受害者叩响正义之门。
▲万大成深入辖区开展相关案件走访摸排工作
在调入刑侦大队成之前,万大成在基层派出所经历了至关重要的淬火期。没有高精尖设备的依赖,他练就了最朴素的“基本功”。 他凭借一双踏遍辖区每个角落的铁脚板,一本记满街坊邻里大小事的民情日记,和一副群众愿意推心置腹的好心肠,编织了一张覆盖社区、深入人心的无形信息网。
那些街头巷尾的闲谈、大妈大叔的“线报”,往往蕴含着打开悬案死结的关键钥匙。这份从泥土中生长出来的信任,成为日后他攻坚克难时最独特的“秘密武器”。
面对积压命案等传统疑难案件,万大成拿出了刑警最硬核的“笨功夫”与死磕精神。为抓捕潜逃多年的命案嫌疑人,他带领队员连续轮班蹲守,最长一次在潮湿阴冷的涵洞旁守候了四天三夜,最终将毫无防备的嫌疑人擒获。同事说:“他眼里只有目标,没有‘收队’这个词。”
▲万大成(右一)与同事抓获系列盗窃案嫌疑人
侦办系列跨区域盗窃案时,万大成组织警力对案发区域展开地毯式排查。查验身份证件数千人次,走访商户、住户数百家,调阅海量监控视频,硬是从一个模糊的背影和一辆消失的摩托车的细微痕迹中,锁定了关键嫌疑人。
在万大成的破案字典里,“依靠群众”绝非空洞口号,而是融入血液的本能。他常说:“再狡猾的狐狸,也逃不过好猎手的眼睛。而最好的猎手,身后是万千群众组成的强大后盾。”
在追捕一名潜回原籍的涉枪案重要关系人时,万大成迅速联系当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支书。凭借在基层积累的深厚信任,老支书动员了可靠的村民骨干,数小时后便确定了嫌疑人藏匿在其亲戚闲置的旧宅内。精准的情报让抓捕行动一击即中。
侦办系列入室盗窃案时,一位晨练大妈提供了一条关键线索:最近总有个陌生面孔在凌晨时段在小区外围“遛弯”,步伐很轻,不像锻炼的。这条线索与其他信息交叉印证,最终锁定了嫌疑人。
对于万大成而言,比勋章更沉重的是那些尚未侦破的卷宗,比赞誉更响亮的是受害者家属无声的期盼。长期的高压、不规律的作息、与家人的聚少离多,是这份工作的常态。
“破案,特别是破这些积压多年的案子,没有捷径,就得靠一股子韧劲,靠对受害者那份沉甸甸的责任。每破一案,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就轻一点。看到家属眼中重新燃起的光,再苦再累,值了。” 万大成的话语朴实无华,却重若千钧。
▲万大成在查阅相关案件卷宗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万大成代表的传统刑侦民警群体,用脚步丈量土地,用汗水浸润卷宗,用真诚叩开人心,用最原始的坚韧对抗时间的遗忘。万大成说:“邱建军同志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,他的事迹让我深刻体会到‘人民公安为人民’不仅是誓言,更是行动。”
他是这么说的,也是这么做的。无论技术如何飞跃,深入一线的执着、抽丝剥茧的耐心、植根于民的智慧,永远是侦查工作最深沉的力量源泉。
正是千千万万个如万大成一样的民警,以血肉之躯为盾,以赤诚之心为灯,在岁月长河中坚定不移地捍卫着法律的天平,让“人民公安为人民”的誓言在每一个平凡而惊心动魄的日夜熠熠生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