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,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。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演出资讯  > 综艺戏曲

“练胯”是成就功夫的关键

更新时间:2025-10-03 22:48  浏览量:1

练拳的核心要义之一,便是 “松”—— 但这绝非瘫软无力,而是要松得彻底、松到根本,最终让身心的沉实感稳稳传至脚下。真正的松,必然伴随着 “沉”:身体愈松,重量就愈能自然落在双腿上,大腿随之生出明显的酸胀感,而这份酸胀的程度,其实就是你松沉功夫的直观标尺。如果练拳时从未有过 “腿承重量、脚接沉实” 的体会,往往意味着还没吃透松沉的要领,练法上可能存在偏差。

肢体的放松本就不是单向的,既可以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松,也能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松,甚至能在这两股力的调和中向周身各个方向松展。不过在所有方向的放松里,向下松是最基础的,核心只在一个 “放” 字 —— 就像把肩上、背上、手上、腰胯上的重物一个个卸下,让它们顺着引力自然落向地面。要做到这份 “放”,得先把骨架摆顺摆正:脊柱竖直、关节对正,皮肉便像晾在衣架上的衣服,自然垂坠在骨架之外。这时,那些 “放下” 的部位会生出沉甸甸的实感,你能清晰觉知到自身的重量,这就是 “松沉”,也常简称 “沉”。它的内意就像水中泥沙缓缓下沉,身体放松的部位越多,落向地面的重量越足,气就越沉,重心也会随之稳稳扎根在脚底,既与地心引力相合,地面的反作用力也会跟着增强。等气沉到极致,会有一股劲力从脚底慢慢升腾,充盈全身、把人轻轻顶起,这正是大地反作用力的自然呈现。

而要把松沉落到脚底,关键全在 “松腰松胯”—— 腰胯一松,气自然会顺流而下聚在两足,下盘才能真正稳固。很多人练拳时会误以为 “弯膝降重心” 就是松沉,其实这是大错特错:刻意弯曲膝关节,不仅会让膝盖变得僵硬,阻碍虚实转换,长期下来还容易损伤关节。真正的沉,是靠松腰松胯让重量自然下沉,而非让膝盖 “硬扛”;只要腰胯松透了,膝盖自会跟着松开,受力也会变得自然。松胯的效果其实能亲手验证,一方面看大腿根与小腹的连接处:用手摸腹股沟,要是这里柔软没有紧绷感,说明胯根已经松了,要是僵硬发紧,就还有僵劲没卸干净;另一方面看腰椎与骨盆的连接处:要体会到 “骨盆摆正、腰椎像插进骨盆里” 的感觉,仿佛骨盆轻轻 “掉下去” 一样,没有向上顶或向下塌的刻意。等胯真正松开的那一刻,上体的重量会直接落在双腿上,大腿的酸胀感会突然上来,脚底则像扎根地下似的沉实,那种稳劲很直观。

除了腰胯,全身的协同放松也很重要,尤其是初学者最容易僵紧的肩部。肩部松开时,会有 “胳膊好像要掉下去” 的错觉,但肩背部会跟着生出舒展的暖意;这种松弛感其实很像儿时玩的拨浪鼓 —— 两个鼓槌轻轻挂在鼓身上,鼓身摇动时,鼓槌也跟着摆动,既有牵连又没有僵滞,是种藕断丝连的自然。更深入的放松还要落到体腔上,这也是 “空胸实腹” 的关键。人体的胸腔和腹腔以横膈膜为界,心肺、脾胃、肝肾这些脏器本来就自然悬垂在体腔里,可日常运动时,身体会本能收缩腰腹肌肉保护脏器,难免陷入紧张。而练拳时要 “松开体腔”,让脏器回到自然悬垂的状态,这时会感觉脏器轻轻 “掉下去”,胸部跟着变得空阔无滞,腹部却愈发沉实,这就是 “空胸实腹” 的真实体感。这份放松带来的沉实,会让脚底更贴地面,像巨人踏地一样稳。

练拳时的 “重心” 也不是单一概念,而是分四层的,层层递进。第一层是实际重心,就是人体生理结构的真实重心,是固定不变的;第二层是意念重心,会跟着练拳的意识变,比如用腰脊带动时,腰脊就是意念重心,用丹田带动时,丹田就成了意念重心;第三层是感觉重心,就是练拳时自己能觉知到的重心位置,等松沉到脚底,就能清晰感觉到重心落在足下;第四层是功夫重心,是前三种重心的融合,也是松沉功夫的具象化,到了技击时,内家拳就是靠 “功夫重心” 取势,面对实力比自己弱的对手时,这份重心感会更明显。要是想快速找到 “松沉到脚” 的感觉,有个小窍门是 “收好尾闾”:尾闾收好,能让丹田向前向上轻轻凸起,同时吊裆稳劲,内气自然会沉到下丹田,再顺流而下到脚底。

不过松沉也分层次,不是沉到脚底就够了。第一层是 “松沉到脚底”,这时能觉知到重量落在足下,但还没完全 “扎根”;第二层是 “松沉到地下”,脚底和地面像粘在一起、吸在一起似的,仿佛与大地融为一体,这才是从上到下松沉彻底到位了。练拳时最忌讳 “差一点”,哪怕身法稍有偏差,劲力都没法顺畅传到脚下,所以一定要在身法正确的前提下反复打磨。而且这份松沉功夫在技击中也很关键,化劲的时候,得把对方的劲力通过自身松沉彻底卸到脚底、传入地下,才能化得干净,不留一点余劲。

最后要说的是,练拳里很多关键体感都是 “练出来” 的实感,不是凭空臆想的。比如虚灵顶劲,会感觉脖颈自然拉长,整个人好像微微长高了;拔背时,背部像轻背了一口锅,会有 “是不是罗锅了” 的错觉,其实是背部舒展拔开,胸部跟着空阔;沉肩坠肘时,肩关节像 “脱臼” 一样轻挂在身上,肩和肘的存在感变弱,只剩手掌自然垂落;松腰落胯时,像没系腰带似的,总有裤子要往下掉的错觉,实则是腰胯松透了,没有僵劲束缚;迈步猫行时,裆部撑开,迈步像踩高跷,甚至会有 “腿好像不存在” 的怪异感,其实是下肢松活了,虚实转换能更自如。这些体感其实很难用文字完全说清,就像拳论里说的 “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”,只有亲身去练、反复体悟,才能真正领会松沉的精微之处。练拳这条路,说到底还是 “松” 字当头,从腰胯入手,由上至下、由外及内,慢慢才能达到脚贴大地、气沉丹田、中正安舒的境界。

场馆介绍
红剧场,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。“天创国际演艺”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,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,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,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。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... ... 更多介绍
场馆地图
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
乘6路、8路、34路、35路、36路、41路、60路、116路、705路、707路、743
红剧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