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,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。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演出资讯  > 综艺戏曲

散文Ⅰ一时没有做到并不代表你不行,等功夫到了,一切都会有结果

更新时间:2025-10-03 18:00  浏览量:1

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

人想要完成一件有难度的事,往往都会经历或艰难或乏味的过程。

别害怕暂时看不到结果,一时没有做到并不代表你不行。等到功夫到了,一切都会水到渠成。

去年秋天回乡,遇见村东头的老木匠张叔。

他蹲在院门口刨木头,木屑像雪花似的往鞋面上落。"您这手艺,怕是要失传了吧?"

我半开玩笑说。张叔头也不抬,木刨"哧啦"一声划过木料:"急啥?我爹当年教我打家具,光是磨刨子就磨了三年。"

他举起那把乌亮的木刨,刃口泛着青光,"这刨子啊,跟人一样,得先把根扎稳了。"

这话让我想起在城里遇见的老李。他是个画油画的,在城隍庙后街租了间十平米的画室。

前年冬天我去看他,屋里冷得像冰窖,他正对着块破帆布涂涂抹抹。"这画都改了二十七遍了。"

他搓着冻得通红的手笑,"隔壁王老板说我傻,说现在谁还这么较真?"

我凑近看那幅画,是幅市井图,卖糖人的老汉、追风筝的孩子,连瓦檐上的冰棱都画得活灵活现。

前些日子路过城隍庙,突然被一片金灿灿的招牌晃了眼。

老李的画室搬到了三楼,玻璃橱窗里摆着幅获奖作品——《老街的冬天》。

画里那卖糖人的老汉,分明就是二十年前我常在巷口遇见的。

老李给我沏茶时说:"那会儿总觉得自己笨,画了十年才摸到门道。"

他摩挲着茶杯,"可要是不下这笨功夫,哪能等到春天抽条?"

小区门口修鞋的老周更是个"笨人"。他守着那个铁皮箱子二十年了,补鞋用的线团摞得比人还高。

有回我鞋底开了胶,他戴上老花镜,用锥子一点点挑线头。"现在都用胶水粘,快是快,可经不住穿。"

他边说边穿针,"我爹说,修鞋跟做人一个理,得把每道线都走扎实了。"

上周看见他时,他正教小徒弟怎么打"隐形针脚",银针在鞋底穿梭,像春蚕吐丝。

前些天在公园遇见跳广场舞的王姨,她举着扇子笑得像朵菊花:"小张啊,别看我现在跳得欢,当年学个转身摔了三十多次。"

她撩起裤腿给我看膝盖上的疤,"我家那口子总说我笨,可我就不信这个邪。"

夕阳把她的银发染成金色,我突然明白,所谓"笨",不过是旁人看不见的扎根。

竹子破土那日,我特意去后山守着。清晨五点,山雾像牛奶似的漫过来,忽然听见"咔吧"一声脆响。

只见土里拱出个嫩绿的尖儿,不过半小时就蹿到半人高。

等太阳出来时,整片竹林都在沙沙作响,新竹们你追我赶地往上窜,像一群憋足了劲的孩子。

张叔的木工活现在供不应求,他做的八仙桌能卖到五位数。

老李的画作被美术馆收藏,却还在城隍庙后街教孩子们画画。

老周的修鞋摊成了网红打卡点,年轻人排着队要他补"有故事的鞋"。

王姨的广场舞队拿下了全市比赛金奖,领奖时她举着奖杯说:"咱这把老骨头,也能开出花来。"

前些日子收拾旧物,翻出二十年前写的日记。那时我总抱怨自己笨,学什么都慢半拍。

现在想来,那些在图书馆啃书的夜晚,那些反复修改的方案,那些被人嘲笑的"死心眼",原来都是竹子在土里扎根的岁月。

老话讲"大巧若拙",这话越活越觉得有道理。

你看那河边的鹅卵石,哪个不是被水冲了千百年才磨得圆润?

厨房里的砂锅,哪个不是用文火慢慢煨出来的?

就连咱们喝的茶,不也得等茶叶在滚水里翻腾几遭,才能散出真味?

今早路过小区花园,看见几个孩子在挖竹笋。他们举着小铲子,却总挖不到根。"得往深了挖。"

我蹲下身帮他们,"竹子聪明着呢,根扎得深,才不怕风吹雨打。"

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,阳光穿过竹叶,在他们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

人生这出戏,有人急着谢幕,有人偏要唱完所有唱段。那些被称作"笨"的岁月,其实都是命运埋下的伏笔。

等哪天你突然发现,自己也能像竹子那样拔节生长,才会明白:所有看似笨拙的坚持,都是通向春天的路标。

场馆介绍
红剧场,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。“天创国际演艺”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,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,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,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。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... ... 更多介绍
场馆地图
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
乘6路、8路、34路、35路、36路、41路、60路、116路、705路、707路、743
红剧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