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果链”到具身智能:领益智造的跨界,为啥让行业紧张了?
更新时间:2025-09-23 17:16 浏览量:1
制造业转型有多难?有人守着老本行苟延残喘,有人追着风口瞎闯栽了跟头。但有这么一家“果链”老兵,在传统3C市场增速放缓时,偏要往机器人赛道里扎,还直言要做“全球前列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”。
它就是领益智造。说真的,一开始我也犯嘀咕:消费电子和机器人,看着是两码事,它凭啥敢这么喊?直到扒完它的转型路才明白,这哪是盲目跨界,分明是中国制造从“规模取胜”到“创新破局”的缩影。
聊领益智造的机器人业务前,得先说说它的“老本行”。2009年加入“果链”后,它可不是简单做加工,跟着苹果做了十几年,从单一零件做到全系列数千种模组件,硬生生熬成了模切、冲压这些工艺的全球头部玩家,充电插头的产量更是数一数二。
这些积累看着是消费电子的“老本”,实则是制造业的硬功夫。你想啊,苹果对零件的精度、产能、品控要求有多严?能在它的供应链里站稳脚跟,意味着领益智造手里握着三样宝贝:全工艺的制造能力、自动化的技术沉淀,还有能扛住海量订单的生产系统。
但到了近几年,风向变了。手机、电脑这些传统3C产品卖不动了,市场进入存量时代,行业里不少企业都在愁“下一口饭在哪”。与此同时,AI火了,新能源汽车、机器人这些新赛道突然加速,就像一片待开垦的荒地。
换作一般企业,可能会先守着老业务求稳。但领益智造没等,它直接把消费电子攒下的“硬功夫”搬到了机器人赛道。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,攒整机组装的经验,还凭着“硬件集成+场景落地”的本事,敲开了好几家头部机器人企业的供应链大门。
2024年6月的战略发布会,算是它正式亮牌:专注核心零部件研发、做全方位硬件服务、帮机器人落地工业场景。目标也很明确:要做全球前列的具身智能硬件制造商。当时我看到这消息,第一反应是“野心不小”,但再想想它的家底,又觉得“不是没可能”。
很多人注意到领益智造,是因为2024年8月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。它的“领智战队”太亮眼了:“磐石”机器人拿了工厂物料整理季军,“领珑”更是一口气摘了仓储分拣和工厂搬运两个冠军。
朋友圈里不少人说“这家企业突然冒出来了”,但懂行的都知道,赛场获奖只是结果,背后藏着它对机器人行业的深刻理解。
机器人行业现在最头疼的是什么?不是造不出样品,是造不出“便宜又好用”的量产产品。因为很多零件都是非标设计,每家企业都搞一套,成本降不下来,标准化更是无从谈起。这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初期,不同品牌的充电口五花八门,既麻烦又浪费。
领益智造偏偏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。它利用自己的规模和经验,当起了“中间人”,一边对接几十家机器人公司,一边对接模组厂,一起开发能满足90%需求的“准标准化”产品。这么一来,成本摊薄了,行业也慢慢往规范走。这招真的高,不是靠抢订单,是靠造生态。
现在它
的生产线已经很全了:滚柱丝杆、空心杯电机这些核心零部件能造,从底盘到头部的整机组装能做,连灵巧手都实现了量产。更关键的是,它还把全球58个制造基地的场景开放给客户,上千个细分场景——搬运、质检、包装甚至前台接待,都能让机器人实地“练手”。
领益智造的副总裁杨新宇说要“携手上下游共建生态链”,这话不是空话。制造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,能把自己的能力变成行业的基础设施,这才是真的站稳了脚。
聊到这儿,我想多说一句:领益智造的转型,最值钱的不是机器人业务本身,是它走出了一条制造企业的升级路——从“追随周期”到“主动创造”。
过去几十年,很多制造企业都是跟着市场走:家电火了做家电,手机火了做手机,本质是“追着订单跑”。但市场周期总有起伏,一旦行业降温,企业就容易陷入被动。
领益智造不一样。它把“精密制造”变成了自己的核心能力,不管是消费电子还是机器人,只是这个能力的不同载体。就像一个厨师,刀工练好了,做川菜、粤菜都能上手。这种“能力复用”的逻辑,才是制造企业抗风险的关键。
它的研发投入也能说明问题。2020到2024年,年均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5.70%,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(数据来源:《证券日报》报道)。这笔钱没白花,2025年它拿出的视觉引导技术,把抓取时间压缩到0.8秒;双臂协同控制模型让效率提升220%,还把环卫机器人放到了深圳街头。
这些成果背后,是“十四五”规划里说的“创新驱动”。中国制造业从大到强,缺的不是产能,是能把技术变成产品、把产品变成生态的能力。领益智造的尝试,刚好踩中了这个节奏。
不过我也得客观说一句,机器人行业虽然前景广,业内说能到十万亿规模,但现在还像智能手机初期,不确定性很多。领益智造要实现目标,还要过技术迭代、市场验证这些关,风险肯定存在。但这种主动求变的勇气,已经赢过很多守成的企业了。
看了领益智造的转型,我总想起身边一些做制造的老板,要么愁转型没方向,要么怕投入打水漂。其实从它身上,能总结出几个实在经验:
第一,别盲目追新赛道。先盘清自己的“核心家底”,你最擅长的是工艺、是供应链还是场景?领益智造的底气是精密制造,你的底气是什么?把老本行做透,转型才有根。
第二,别把“生态”当口号。生态不是拉个群,是你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。领益智造解决了标准化和成本的痛点,自然能聚起上下游。你能为行业提供什么价值?想清楚这个,生态自然来。
第三,别怕短期没回报。转型是慢功夫,领益智造从布局到亮成果,花了好几年。研发投入、人才储备这些“慢变量”,才是长期的竞争力。
最后想问问大家:你觉得制造企业转型最该啃下哪块硬骨头?是技术、资金还是思维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,咱们一起交流。
风险提示:本文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应基于独立思考,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决策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