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本站为该正规票务导购网站,提供红剧场票务中心正规的购票信息展示。
你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 演出资讯  > 综艺戏曲

爷爷一辈子功夫不外露,村中池塘边一出手,无 赖当场落荒落水

更新时间:2025-09-26 16:31  浏览量:2

第一章 柳溪村的“慢老头”

1983年的柳溪村,村口那棵老槐树的树干要三个壮汉才能合抱,树影罩着半条街。每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爷爷就扛着锄头往村东的菜园走,步子不快,腰杆却挺得笔直,像田埂上扎得紧实的稻草人。我那时刚上小学,总爱跟在他身后,踩着他的影子跑,喊着“爷爷,等等我”。

爷爷姓周,村里人都叫他“周老慢”——不是说他干活慢,是他性子慢,说话慢,走路也慢,连跟人下棋,落子都要琢磨半天。他的菜园在池塘边,挨着柳树,里面种着黄瓜、茄子、西红柿,长得比别家的壮实,藤子爬得老高,结的果子也瓷实。村里的王婶常说:“老慢哥,你这菜是浇了仙水吧?咋这么好!”爷爷总是笑,手里的锄头不停,“哪有啥仙水,就是多松松土,多浇点塘水。”

我知道爷爷不止会种菜。有一次,村里的老黄牛惊了,拖着犁在地里狂奔,几个壮小伙追着喊,都不敢靠近——牛蹄子要是踩到人,可不是闹着玩的。爷爷正好在菜园摘黄瓜,听见动静,放下篮子就往那边走。他走得还是不快,到了牛跟前,伸手在牛鼻子下面轻轻一摸,又往牛耳朵后面拍了拍,那牛居然就停了,呼哧呼哧喘着气,眼神也温顺了。

我跑过去问:“爷爷,你咋这么厉害?”爷爷擦了擦手上的泥,“傻小子,牛跟人一样,也有怕痒的地方。”旁边的李叔凑过来,笑着说:“老慢哥,你这手劲,怕是练过吧?”爷爷没接话,扛起锄头就往菜园走,留下李叔在那儿愣着。

爷爷的屋里有个旧木箱子,锁着,钥匙藏在房梁上。我趁他不在家,偷偷搬着凳子爬上去够过,没够着,还摔了一跤,磕破了膝盖。爷爷回来见了,没骂我,只是用草药给我敷上,说:“那箱子里没啥好东西,都是些旧衣裳,别瞎折腾。”我不信,总觉得里面藏着宝贝,比如武侠小说里的武功秘籍。

爷爷爱下棋,每天傍晚都在池塘边的石凳上摆棋,等着人来应战。来的大多是村里的老人,也有几个年轻的,比如隔壁的柱子哥,棋艺不算差,可跟爷爷下,十盘能输八盘。柱子哥总说:“周叔,你这棋路太怪了,看着慢,其实藏着杀招。”爷爷笑,“下棋跟种地一样,急不得,得看清楚路数。”

有一次,柱子哥下急了,想悔棋,爷爷没拦着,只是说:“棋能悔,事儿可不能悔。”柱子哥脸一红,把手缩了回去。我坐在旁边看,发现爷爷下棋时,手指总在棋盘边轻轻敲着,节奏很稳,像在数着什么。后来我才知道,那是他年轻时练拳的习惯,每一招都有章法,连下棋都带着劲。

爷爷很少提他年轻时的事。有一次,奶奶跟我唠嗑,说爷爷年轻时去过城里,还在镖局待过,后来不知道为啥,就回了村里,再也没提过外面的事。我问爷爷,他只是摇摇头,“都是过去的事了,没啥好说的。”奶奶说,爷爷回来那年,带了个旧布包,里面裹着个铁盒子,就是现在锁在木箱子里的。我更好奇了,总想着哪天能打开看看。

村里有个无赖,叫王三,三十来岁,没正经活儿,天天在村里晃悠,偷鸡摸狗,欺负老人小孩。有一次,他偷了张奶奶家的鸡,张奶奶追着他骂,他还回头笑:“张婶,你这鸡炖着香,我帮你尝尝!”村里人都恨他,可他长得壮实,又爱耍横,没人敢真跟他对着干。

有一回,王三来池塘边抢小孩的糖,那小孩是李叔家的儿子,才五岁,吓得哇哇哭。爷爷正好在摘黄瓜,听见哭声,走了过去。他还是走得慢,到了王三跟前,说:“王三,把糖还给孩子。”

王三斜着眼看爷爷,“老慢,关你屁事?我跟这小子闹着玩呢。”他伸手想推爷爷,爷爷往旁边挪了一步,正好躲开。王三没推到,有点恼,“老东西,别给脸不要脸!”

爷爷没生气,只是看着他,“糖是孩子的,你拿走了,他会哭。”王三不耐烦了,伸手就去抢爷爷手里的黄瓜,“我看你这黄瓜不错,给我尝尝!”爷爷手一缩,黄瓜没被抢走,王三却差点摔个趔趄。

“老东西,你还敢躲?”王三火了,攥着拳头就要打爷爷。我吓得大喊“爷爷小心”,旁边的人也围了过来,却没人敢上前。爷爷还是站在那儿,腰杆挺得直,说:“王三,别动手,有话好好说。”

王三不管,拳头直往爷爷胸口砸。我闭着眼睛不敢看,听见“哎哟”一声,再睁开眼,看见王三捂着胳膊,脸皱成一团。爷爷还是站在那儿,手里还拿着黄瓜,好像啥都没发生。

“你……你敢打我?”王三疼得直咧嘴。爷爷说:“我没打你,是你自己拳头撞在我胳膊上,力气太大,反弹了。”旁边的人都笑了,王三脸涨得通红,“老东西,你等着,我下次再来找你算账!”说完,捂着胳膊跑了。

我跑过去问爷爷:“爷爷,你是不是会功夫?”爷爷摸了摸我的头,“傻小子,啥功夫不功夫的,就是干活练出来的力气,他自己不小心,跟我没关系。”我不信,可爷爷不肯多说,我只能把疑问藏在心里。

那天晚上,我看见爷爷在院子里站着,手里拿着个铁球,转来转去,动作很慢,却很有力。月光照在他身上,影子拉得很长,像一棵扎根在地里的老树,稳得很。我知道,爷爷肯定藏着啥秘密,只是他不想说而已。

第二章 池塘边的风波

入夏后,柳溪村的池塘成了最热闹的地方。傍晚时分,男人们光着膀子在塘里游泳,女人们在塘边洗衣服,孩子们拿着竹竿钓青蛙,笑声能传半条街。爷爷还是每天去菜园,只是回来得晚了,会坐在塘边的石凳上,看着塘里的人,手里拿着个蒲扇,慢慢扇着。

王三消停了一阵,又开始在村里闹事。这次,他盯上了卖西瓜的张老汉。张老汉是邻村的,每天推着车来柳溪村卖西瓜,西瓜又大又甜,村里人都爱买。那天下午,王三走过来,拿起一个西瓜就拍,“张老汉,你这西瓜甜不甜?不甜我可不给钱。”

张老汉陪着笑,“甜,肯定甜,你放心吃。”王三抱起西瓜,就要走,张老汉赶紧拉住他,“小伙子,还没给钱呢,这西瓜要五毛钱。”

“给钱?”王三把西瓜往地上一摔,“我吃你个西瓜怎么了?你还敢跟我要钱?”西瓜摔破了,红瓤流了一地。张老汉急了,“你这孩子,怎么这么不讲理?我这西瓜是辛辛苦苦种的,你怎么能说摔就摔?”

“我就摔了,你能把我怎么样?”王三伸手推了张老汉一把,张老汉年纪大了,没站稳,差点摔进塘里,幸好旁边的人扶住了。张老汉气得直发抖,“你……你这无赖!”

“我就是无赖,怎么了?”王三叉着腰,对着周围的人喊,“你们谁要是敢管闲事,我就跟谁没完!”村里人都看着,没人敢说话——王三上次跟爷爷闹过,大家都怕他耍横。

就在这时,爷爷从菜园走了过来。他刚摘完茄子,手里提着个篮子,走到王三跟前,说:“王三,给张老汉赔个不是,再把西瓜钱给了。”

王三回头看见爷爷,眼睛一瞪,“老慢,又是你?上次你让我丢了脸,这次你还想管闲事?”

爷爷没生气,“不是管闲事,是你做得不对。张老汉这么大年纪,推着车来卖西瓜,不容易,你不能这么欺负他。”

“我欺负他怎么了?”王三往前走了一步,离爷爷很近,“老东西,我劝你别多管闲事,不然我连你一起收拾!”他伸手就要推爷爷,跟上次一样。

爷爷往旁边挪了一步,正好躲开。王三没推到,更火了,攥着拳头就往爷爷脸上打。这次,爷爷没躲,而是伸出手,轻轻抓住了王三的手腕。我看见爷爷的手很稳,王三使劲挣扎,却怎么也挣不开,脸憋得通红。

“老东西,你放开我!”王三喊着,另一只拳头也往爷爷身上砸。爷爷手腕一翻,王三的胳膊就被拧到了背后,疼得他“哎哟”直叫。爷爷说:“王三,别再闹了,给张老汉赔个不是,把钱给了,这事就算了。”

“我不赔!我不给!”王三还嘴硬,脚往爷爷腿上踢。爷爷往后退了一步,顺势一拉,王三失去平衡,往前扑去。池塘边的泥地很滑,王三“扑通”一声,掉进了池塘里。

塘里的人都惊呆了,停下手里的活,看着王三在水里扑腾。王三不会游泳,在水里喊着“救命”,手刨脚蹬的,溅起一片水花。爷爷站在塘边,没说话,只是看着他。

旁边的柱子哥赶紧跳下去,把王三拉了上来。王三浑身湿透,头发贴在脸上,样子狼狈极了。他指着爷爷,“老东西,你敢推我下水?我跟你没完!”

爷爷看着他,“我没推你,是你自己不小心掉下去的。你要是再闹,下次可能就没人救你了。”

王三还想骂,可看着爷爷的眼神,又把话咽了回去。他知道自己打不过爷爷,再闹下去,只会更丢人。他瞪了爷爷一眼,又瞪了张老汉一眼,“今天算我倒霉,下次我再找你们算账!”说完,低着头,浑身湿漉漉地跑了。

村里人都围了过来,七嘴八舌地说:“老慢哥,你可真厉害!”“没想到你还有这本事,王三总算栽了!”“以后看他还敢不敢欺负人!”

张老汉拉着爷爷的手,感激地说:“老慢哥,谢谢你,要是没有你,我今天可就惨了。”爷爷笑了笑,“没事,应该的,他就是太过分了,该教训教训。”

我跑过去,拉着爷爷的手,“爷爷,你是不是真的会功夫?”爷爷摸了摸我的头,“傻小子,啥功夫不功夫的,就是干活练出来的力气,他自己不小心,跟我没关系。”

可我知道,爷爷在撒谎。刚才他抓王三手腕的动作,又快又准,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。旁边的李叔凑过来,笑着说:“老慢哥,你就别瞒着了,你这身手,肯定练过。我小时候听我爹说,你年轻时在城里镖局待过,是不是真的?”

爷爷的脸色变了一下,然后又恢复了平静,“都是过去的事了,没啥好说的。”他提起篮子,“我该回去做饭了,你们聊着。”说完,转身就走,步子还是那么慢,可我觉得,他的背影比平时更挺拔了。

那天晚上,我缠着爷爷,让他教我功夫。爷爷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,手里拿着个铁球,转着圈,“傻小子,学功夫干啥?”

“学了功夫,就能打坏人,保护爷爷和奶奶。”我说。

爷爷笑了,“学功夫不是为了打人,是为了强身健体,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。再说,功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会的,得下苦功。”他伸出手,让我握他的手掌。我使劲握,却觉得他的手像铁一样硬,我根本握不动。

“看到没?这不是一天练出来的。”爷爷说,“我年轻时,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,扎马步、练拳,一练就是几个小时,手上磨出了茧子,身上也到处是伤。后来觉得,功夫再好,也不如平平安安过日子,就回了村里,再也没练过。”

“那你今天怎么还能打过王三?”我问。

“就是没忘而已。”爷爷说,“有些东西,刻在骨子里,想忘也忘不了。”他站起身,“好了,别瞎琢磨了,快去睡觉,明天还要上学呢。”

我躺在床上,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子里全是爷爷今天出手的样子。我知道,爷爷肯定有很多故事,只是他不想说。我暗下决心,一定要让爷爷告诉我他年轻时的事,还有他的功夫。

第三章 木箱子里的秘密

过了几天,王三没再来村里闹事。听说他那天掉水里后,得了感冒,在家躺了好几天,还被他娘骂了一顿。村里人都觉得解气,说这是他应得的。爷爷还是每天去菜园,下棋,日子过得跟以前一样,好像池塘边的事从没发生过。

我还是缠着爷爷,让他讲年轻时的事。爷爷被我缠得没办法,终于松口,说等我放暑假,就给我讲。我盼着暑假快点来,每天都数着日子。

暑假终于到了,我早早地起了床,跑到爷爷屋里,“爷爷,你今天该给我讲故事了。”爷爷笑着,从房梁上拿下钥匙,打开了那个旧木箱子。

箱子里铺着一层红布,上面放着一个铁盒子,还有几件旧衣裳。爷爷拿起铁盒子,打开,里面是一把旧匕首,一个铜制的令牌,还有几张泛黄的照片。

“这把匕首,是我年轻时在镖局当学徒时,师傅给我的。”爷爷拿起匕首,匕首的鞘是牛皮做的,已经有些磨损,“师傅说,这匕首不是用来杀人的,是用来防身的,不到万不得已,不能用。”

“镖局是干啥的?”我问。

“镖局就是帮人送东西的,比如钱财、货物,有时候也送人。”爷爷说,“那时候兵荒马乱的,路上不太平,有土匪,有强盗,所以得有会功夫的人护送。我师傅是镖局的总镖头,功夫很高,我跟着他学了十年,才敢单独走镖。”

爷爷拿起那张泛黄的照片,照片上有几个穿着短打的男人,站在一个镖局的牌子下面,爷爷年轻时的样子就在里面,比现在瘦,眼神很亮,腰杆挺得笔直。

“这是我第一次走镖时拍的。”爷爷说,“那次是送一批药材去山西,路上遇到了土匪,有十几个,手里拿着刀枪。我跟几个师兄一起,跟他们打了起来。我那时候年轻,性子急,差点被土匪砍到,幸好师傅及时救了我。”

“后来呢?你们打赢了吗?”我问。

“打赢了。”爷爷笑了,“土匪见我们不好惹,就跑了。师傅说,走镖不是靠硬拼,是靠脑子,能不打就不打,实在没办法,再动手。”

爷爷又拿起那个铜制的令牌,上面刻着“诚信”两个字,“这是镖局的令牌,有了这个令牌,路上的一些山寨就不会为难我们,因为他们知道,我们镖局讲诚信,不惹事,也不怕事。”

“那你后来为啥回村里了?”我问。

爷爷的眼神暗了下来,“后来,镖局出了点事。有一次,我们护送一批珠宝去上海,路上遇到了一伙很厉害的强盗,有几十个人,手里还有枪。我们跟他们打了起来,师兄们死了好几个,师傅也受了重伤。我带着师傅逃了出来,可师傅伤得太重,没几天就走了。”

爷爷的声音有点哑,“师傅走之前,跟我说,不要再干镖局了,太危险,找个安静的地方,好好过日子。我听了师傅的话,就回了柳溪村,再也没提过镖局的事,也没再练过功夫。”

“那你把功夫忘了吗?”我问。

“没忘,也忘不了。”爷爷说,“只是不想再用了。功夫再好,也换不回师兄们的命,也换不回师傅的命。我只想在村里,种种菜,下下棋,平平安安过日子。”

我看着爷爷,心里有点难过。原来爷爷年轻时经历了这么多事,他不是不想用功夫,是不想再想起那些伤心的事。

“爷爷,那你今天还练功夫吗?”我问。

“偶尔会在院子里站站桩,活动活动筋骨,不算练功夫。”爷爷说,“我跟你说这些,不是让你学功夫,是让你知道,不管做什么事,都要讲诚信,有担当,不能像王三那样,欺负别人。”

“我知道了,爷爷。”我说。

那天下午,爷爷在院子里教我站桩。他让我双脚分开,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双手放在胸前,眼睛平视前方。“站桩是功夫的基础,能练你的定力和力气。”爷爷说,“你要站稳,像扎根在地里的树一样,不能动。”

我站了没几分钟,就觉得腿酸,想动。爷爷说:“坚持住,做事不能半途而废,站桩也是一样。”我咬着牙,继续站,汗都流了下来。爷爷在旁边看着,时不时提醒我,“腰挺直,别弯腰”“肩膀放松,别绷着”。

就这样,整个暑假,我每天都跟着爷爷站桩。刚开始只能站几分钟,后来能站半个多小时,腿也不酸了,走路也比以前稳了。爷爷说:“这就对了,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,得慢慢来,有耐心。”

暑假快结束的时候,王三又来村里了。这次,他没闹事,只是在池塘边坐着,看着别人游泳。爷爷正好在菜园摘西红柿,看见他,走了过去。

“王三,身体好了?”爷爷问。

王三抬头看见爷爷,有点不好意思,“好了,谢谢周叔。”

“以后别再欺负人了,好好找份活干,比啥都强。”爷爷说。

王三点了点头,“我知道了,周叔。我娘也骂我了,让我找份活干,别再瞎混了。”

爷爷笑了,“这就对了,年轻人,要有点担当,不能总想着偷鸡摸狗。”他拿起一个西红柿,递给王三,“尝尝,我种的,甜。”

王三接过西红柿,咬了一口,“真甜,谢谢周叔。”

从那以后,王三真的变了。他去了村里的砖厂干活,每天早出晚归,再也没在村里闹事。有时候,他还会帮张老汉推西瓜车,张老汉也不再恨他了,还跟他说:“王三,你要是好好干,以后肯定有出息。”

村里人都说,是爷爷改变了王三。爷爷只是笑,“不是我改变了他,是他自己想通了。人都有犯错的时候,只要能改,就是好样的。”

第四章 爷爷的“功夫”

秋天的时候,村里来了个卖艺的班子,在村口搭了个棚子,耍刀弄枪,吸引了很多人来看。卖艺的班主是个五十多岁的男人,姓刘,功夫看起来很厉害,舞起刀来,寒光闪闪,引得台下阵阵叫好。

刘班主看到爷爷在台下,笑着说:“这位老爷子,看着气度不凡,想必也是练家子吧?不如上来露两手,让我们开开眼?”

村里人都起哄,“老慢哥,上去露两手!”“让他们看看咱柳溪村的厉害!”

爷爷笑着摇了摇头,“我就是个种地的,哪会什么功夫,你们别起哄。”

刘班主不死心,“老爷子,别谦虚了。我看您站在那儿,腰杆挺得直,脚步稳,肯定练过。不如咱们切磋一下,点到为止,不为别的,就是想跟您学习学习。”

爷爷还是不肯,“我真的不会功夫,你别为难我了。”

可刘班主非要让爷爷上台,还说:“要是您不敢上台,就是看不起我们卖艺的。”

村里人都替爷爷着急,“老慢哥,别跟他客气,上去教训教训他!”“让他知道,咱柳溪村也有高手!”

爷爷没办法,只能走上台。刘班主笑着说:“老爷子,您想比什么?拳脚还是兵器?”

爷爷说:“我啥都不会,就会种地。要不,咱比掰手腕吧,点到为止。”

刘班主愣了一下,然后笑了,“掰手腕也行,只要老爷子高兴。”他坐在台上的凳子上,伸出手,“老爷子,请。”

爷爷也坐了下来,伸出手,跟刘班主的手握住。我站在台下,心里很紧张,怕爷爷输了。

“开始!”旁边的人喊了一声。刘班主使劲掰,脸憋得通红,可爷爷的手纹丝不动,像焊在桌子上一样。刘班主越使劲,爷爷的手越稳,反而刘班主的脸越来越红,额头上的汗都流了下来。

过了一会儿,刘班主松了手,喘着气说:“老爷子,您真厉害,我输了。”

台下的人都欢呼起来,“老慢哥,好样的!”“没想到您掰手腕这么厉害!”

爷爷笑了笑,“只是运气好而已。”他走下台,刘班主跟在后面,“老爷子,您肯定练过内家拳,对不对?我看您的手劲,不是一般人能有的。”

爷爷没承认,也没否认,“都是过去的事了,现在就是个种地的。”

刘班主叹了口气,“老爷子,您太谦虚了。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,见过不少练家子,像您这样深藏不露的,还是第一次见。要是您年轻的时候,肯定是个大人物。”

爷爷笑了,“啥大人物不大人物的,平平安安过日子才是最好的。”

从那以后,刘班主每天都来跟爷爷下棋,有时候还会跟爷爷聊功夫。爷爷偶尔会跟他说一些练拳的心得,刘班主听得很认真,说:“老爷子,您的心得比我学的那些花架子管用多了,真是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。”

村里的人也越来越佩服爷爷,不仅因为他会功夫,更因为他的为人——低调、正直、不张扬,还能帮着村里人解决困难。有一次,村里的桥坏了,没人愿意修,爷爷带头捐了钱,还组织村里人一起修桥。他说:“桥是村里的路,坏了大家都不方便,咱们一起修,早点修好,大家都能走。”

在爷爷的带动下,村里人都积极参与,没几天就把桥修好了。走在新修的桥上,村里人都说:“老慢哥,要是没有你,这桥还不知道啥时候能修好呢。”爷爷笑了,“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,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。”

我也越来越佩服爷爷。我知道,爷爷的“功夫”不止是拳脚功夫,还有做人的功夫——他教会我要谦虚、正直、有担当,要帮助别人,要珍惜平平安安的日子。

冬天的时候,爷爷得了重感冒,咳嗽得厉害,躺在床上起不来。我每天都守在他身边,给他端水、喂药。奶奶说:“你爷爷这辈子不容易,年轻时受了不少苦,老了还得遭这罪。”

我握着爷爷的手,他的手还是那么有力,只是有点凉。“爷爷,你快点好起来,我还想跟你学站桩呢。”

爷爷笑了,“傻小子,等我好了,就教你。”

过了几天,爷爷的病好了。他又能去菜园了,只是步子比以前慢了点。我跟着他去菜园,他教我怎么松土、怎么施肥,说:“种地跟练功夫一样,得用心,不能马虎,不然菜长不好,功夫也练不好。”

我点了点头,跟着爷爷学种地,也跟着他学做人。我知道,爷爷的功夫我可能学不会多少,但他做人的道理,我会记一辈子。

第五章 传承

时间过得很快,我上了初中,要去镇上读书,不能每天都跟在爷爷身边了。临走前,爷爷把那个铁盒子递给我,“这里面的匕首和令牌,你拿着。匕首用来防身,令牌是个念想,记住,不管什么时候,都要讲诚信,有担当,不能欺负别人,也不能怕事。”

我接过铁盒子,很重,也很暖。“爷爷,我知道了,我会记住你的话。”

爷爷摸了摸我的头,“在镇上要好好读书,照顾好自己,有空就回来看看。”

“嗯,我会的。”我说。

在镇上读书的日子,我每天都想着爷爷的话,努力学习,也跟同学好好相处。有一次,班里的一个同学被校外的混混欺负,没人敢管,我想起爷爷的话,走了过去,跟混混说:“你们别欺负他,有本事冲我来。”

混混看我个子不高,笑了,“你小子还敢管闲事?是不是不想活了?”

我想起爷爷教我的站桩,双脚分开,腰杆挺直,“我不是想惹事,是你们做得不对。欺负同学算什么本事,有本事跟我比掰手腕,赢了我,你们想怎么样都行;输了,就给我同学道歉,以后别再来欺负他。”

混混们没想到我这么敢说,愣了一下。其中一个长得壮实的混混站了出来,“好,我跟你比,输了可别哭。”

我们坐在地上,握住手。我想起爷爷教我的发力技巧,手腕绷紧,手臂稳住,不管混混怎么使劲,我的手都纹丝不动。过了一会儿,混混没劲了,我轻轻一掰,他的手就倒了。

混混们都惊呆了,不敢相信我能赢。我站起来,“你们输了,给我同学道歉。”

混混们没办法,只能给我同学道歉,然后灰溜溜地走了。同学感激地说:“谢谢你,要是没有你,我今天肯定惨了。”

我笑了笑,“没事,应该的。”我知道,这是爷爷教我的,不仅是发力的技巧,还有面对困难的勇气。

周末的时候,我会回村里看爷爷。他还是每天去菜园,下棋,只是头发更白了,脸上的皱纹也更多了。我会跟他说在镇上的事,他听得很认真,有时候还会跟我聊功夫,说:“不管什么时候,都要记住,功夫是用来保护自己和别人的,不是用来炫耀的。”

“我知道了,爷爷。”我说。

有一次,我跟爷爷去池塘边,看见王三带着他的儿子在塘边玩。王三的儿子才三岁,很可爱,看见爷爷,喊着“周爷爷好”。王三笑着说:“周叔,谢谢您,要是没有您,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干啥呢。”

爷爷笑了,“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,跟我没关系。好好照顾你儿子,让他做个好人。”

“我会的,周叔。”王三说。

看着王三的样子,我知道,爷爷不仅改变了王三,还影响了村里的很多人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教会大家要正直、善良、有担当,要珍惜平平安安的日子。

后来,我考上了高中,又考上了大学,去了更远的地方。每次打电话回家,爷爷都会跟我说:“在外面要好好照顾自己,别惹事,也别怕事,遇到困难就想想站桩,稳住心神,就啥都不怕了。”

我一直记着爷爷的话。在大学里,我努力学习,还参加了志愿者活动,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。我知道,这是爷爷教我的,是他的“功夫”的传承——不仅是拳脚功夫,更是做人的功夫。

去年暑假,我回村里看爷爷。他已经八十多岁了,不能去菜园了,只能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,晒晒太阳、下下棋。我坐在他身边,握着他的手,他的手还是那么有力,只是更瘦了。

“爷爷,我跟你学站桩吧。”我说。

爷爷笑了,“好啊,咱们一起站。”

我跟着爷爷站在院子里,双脚分开,与肩同宽,膝盖微屈,双手放在胸前。阳光照在我们身上,很暖。爷爷的呼吸很稳,我的呼吸也跟着他的节奏,慢慢变得平稳。那一刻,我觉得,爷爷就在我身边,他的“功夫”也在我身上,永远不会消失。

“爷爷,你说,功夫的最高境界是什么?”我问。

爷爷笑了,“功夫的最高境界不是打败别人,而是打败自己——打败自己的贪心、嗔心、痴心,做个正直、善良、有担当的人,珍惜眼前的日子,保护身边的人。这才是真正的功夫。”

我点了点头,明白了爷爷的意思。爷爷的“功夫”不是用来炫耀的,不是用来打败别人的,而是用来修身养性,用来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,用来过好每一天的。

离开村里的时候,我又去了池塘边。池塘边的柳树还是那么绿,石凳还是那么旧,只是爷爷不在那里下棋了。我坐在石凳上,想起爷爷当年在这里出手,王三掉进池塘的样子,想起爷爷教我站桩的样子,想起爷爷跟我说的那些话,心里暖暖的。

我知道,爷爷的“功夫”会一直传承下去,不仅在我身上,还会在柳溪村的每一个人身上——传承的是正直、善良、有担当,是珍惜平平安安的日子,是帮助别人的勇气。这才是最珍贵的“功夫”,比任何拳脚功夫都重要,都能让人记住一辈子。

场馆介绍
红剧场,原为崇文区工人文化宫大剧场。“天创国际演艺”投入红剧场巨资改造剧场,使得观赏条件彻底改善,仅在剧场外观的制作与包装上,就使用了80多吨钢材。这个下了大成本引进了灯光和舞台硬件的剧场希望带来强烈的... ... 更多介绍
场馆地图
崇文区幸福大街44号
乘6路、8路、34路、35路、36路、41路、60路、116路、705路、707路、743
红剧场